
邓中翰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邓中翰,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2009年12月2日,“中国工程院2009年当选院士名单”正式公布,邓中翰成为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基本信息栏 |
中文名: |
邓中翰 |
国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出生地: |
江苏 |
出生日期: |
1968年 | |
职业: |
企业家 |
毕业院校: |
中科大、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主要成就: |
2004年北京十大杰出青年 2006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 |
个人经历
邓中翰1987年—1992年就读于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专业,在大学期间,邓中翰就在黄培华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1990年、1991年分别在国际应用核物理学杂志及中国科学通报上发表3篇相关文章。
1992年—1997年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电子工程学博士、经济管理学硕士、物理学硕士学位,是该校建校130年来第一位横跨理、工、商三学科的学者。
1997年,邓中翰加入IBM公司,做高级研究员。负责超大规模CMOS集成电路设计研究,先后发表过25篇学术论文,申请国内外多项发明专利,获“IBM发明创造奖”。
1998年,邓中翰离开IBM回到硅谷,结合硅谷著名的风险投资基金,创建了集成电路公司PIXIM,INC,市值很快达到了1.5亿美元。曾任职于美国硅谷SunMicrosystem,参与研发世界上计算速度最快的中央处理器UltraSPARCI第一代CPU。之后任职于美国IBM进行单磁子Peta-Flop超大规模量子计算机研究。后在美国硅谷创建半导体公司Pixim,任首任董事长,领导研制高端数码成像半导体传感器,用于监控、卫星、外太空探测等高尖端应用。
1999年10月,邓中翰回国与国家信息产业部在北京中关村共同创建了“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任董事长,“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成功地开发出中国第一个打入国际市场的“中国芯”——“星光中国芯”,彻底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并成功占领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市场60%以上份额。被业界称为“中国芯之父”。同时中星也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这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中首家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IT企业在美国上市,是中国企业在2005年原始创新、发展核心技术、走向世界的标志性动作。
创业历程
1996年年底,邓中翰从伯克利毕业的时候,拿下了物理学和经济学的硕士、电子工程学的博士学位。他也成为伯克利建校100多年来第一个横跨理、工、商三个学科的人。邓中翰没有想到会回国创业,但是带着一腔热忱,他回到了祖国。1999年10月14日,在北京海淀区北土城西路103号一间100多平方米的仓库里,中星微开张了。
中星微如何发展?邓中翰已经心中有数。那次周光召说服邓中翰后,将他介绍给当时的国家信息产业部副部长曲维枝,落实具体事宜。邓中翰向曲维枝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要做核心技术,必须一开始就要抓住市场的突破口。技术是随着市场发展的,只有找准市场定位,才能找准技术方向。
在这一基础上,邓中翰提出,在数字多媒体领域可以大有可为。当时,这个领域相对较新,一些大企业重视不够。而且由于当时以英特尔为代表的大部分芯片设计基本上都是采用传统的冯·诺依曼的运算方式,处理数据时能耗很大,并不适合对功耗要求很高的多媒体领域。既然没人注意、也没人做得好,这里自然适合去填补空白。在芯片产品生产方面,邓中翰又引进了一个美国模式——Fabless(无工厂),即只做芯片设计。芯片的商业模式在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相对比较成熟。邓中翰选择Fabless模式一方面是因为相对容易启动,另一方面是当时中国国内没有先进的芯片制造商。因此,中星微纯粹做设计,然后将设计出来的芯片委托代工厂流片、测试和封装,最后制成正式产品。
2001年3月11日,中星微“星光一号”研发成功。这是中国首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百万门级超大规模的数字多媒体芯片,同时结束了“中国硅谷”中关村无硅的历史。2001年5月,“星光一号”实现产业化。2001年夏,邓中翰走进索尼会客室,接待他的是索尼的一位主管。邓中翰此次去日本的目的是推销新研发的芯片——星光一号。
在经历了起初的一系列艰难后,性能优异、集成度高、能耗低、传输速度快的“星光一号”终于被三星、飞利浦等国际品牌采用,成为第一块打入国际市场的“中国芯”。然而,最让邓中翰扬眉吐气的是,2005年夏天,索尼新一代笔记本电脑上的摄像头,运行的正是中星微的“星光5号”。
2005年11月15日,中星微在纳斯达克上市。与以往那些在美上市的网络服务股不同,中星微是一家纯粹的技术概念公司。在多媒体芯片领域突破7大核心技术类,申请超过500多项专利,让中星微不仅仅是中国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芯片设计企业,更是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拥有完整自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企业。邓中翰在纳斯达克闭市式上的签名,成为留在这个高技术公司云集的证券交易所的第一个中文签名。
所获荣誉
2003年9月,中共中央组织部等6部门评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
2003年9月13日,中国科协授予的“求是杰出青年奖”(“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4人之一)。
2003年11月28日,第八批“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45人之一)。
2004年,北京市授予“北京十大杰出青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十周年杰出贡献”奖。
2004年2月19日,2003中国半导体企业领军人物”(9人之一)。
2004年5月23日,第二届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奖(17人之一)。
2005年6月7日,北京市委、市政府最新设立的北京市人才奖励的最高奖项——首届“首都杰出人才奖”(5人之一)。
2005年9月24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05年度“杰出校友奖”之“青年领导者奖”(2人之一)。
2005年12月3日,英才杂志社、北京青年报社、凤凰卫视、新浪网四家媒体联合推出“2005十位聚人气企业家”(10人之一)。
2005年12月28日,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年度大奖(10人之一)。
2005年12月31日,中华工商时报编辑部评选2005年中国民营经济十大风云人物(10人之一)。
2006年1月13日,全国青少年“身边最让我感动的人”(13人之一)。
2006年1月18-19日首届华商领袖年会暨2005’全球100位华商品牌人物(100人之一)。
2006年1月21日,“中国十大杰出青年”(10人之一)。
2006年4月,2005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领袖(25人之一)。
2006年4月15日,《中关村》2005最佳风云榜最值得尊敬的海归人物前十佳(10人之一)。
2006年4月20日,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00人之一)。
2006年4月27日,200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11人之一)。
2006年6月21日,2005年度海淀创新人物(20人之一)。